讓溪源專利技術發揮應有作用,為國家節約土地、糧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健康做貢獻,為四川水產添彩。
省地、省水、省肥料!你見過這樣的“稻魚共作”新模式嗎?
什邡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想盡辦法助農增收,引進了“稻魚共作”新模式促進水稻增產、農田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今年,什邡市共發展了5000多畝稻田用于“稻漁共作”,投放了600余萬尾魚苗。
與傳統的稻田養魚模式相比,“稻魚共作”模式有四個特點:一是節約耕地,把組裝式魚池按1比50(畝)的比例安置在稻田里,水稻收割后取回存放即可。二是節約水資源,把養魚的廢水排到稻田里,經過水稻吸收,使水質凈化后,再用于養魚。三是節約肥料,魚糞排到田里作有機肥供水稻營養,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糧食品質。四是實現增產增收,通過這套養魚系統,可實現水稻增產5%,而魚的產量可提高4倍。據什邡市農業農村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全市僅稻魚共作一項可增收能近800萬元。